重庆创新“品字型”玉米高密高产技术 亩产增两成,有望全国推广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9:58:23 89

  重庆玉米生产迎来创新突破!品字型8月7日,重庆增两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,创新成时代洞察重庆永川区双石镇脚盆井村400亩示范田测产现场传来好消息,玉米该示范田采用“品字型”高密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种植的高密高产国推广玉米,平均亩产达581.5公斤,技术较该区去年平均产量增产21.93%,亩产亩均增收257.3元。望全

 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工程师李尚介绍,品字型“品字型”高密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通过“智能装备+农艺创新”,重庆增两破解了传统密植下“增密必减效”的创新成瓶颈。

  “传统密植像‘插筷子’,玉米植株挤在一起抢光争肥,高密高产国推广通风差、技术病害多、亩产时代洞察易倒伏。而‘品字型’布局巧妙利用空间错位,让田间每一株玉米都如同处于边行优势位置,成为‘边际植株’,极大地优化了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。”他解释,这种科学的植株分布,是实现“增密不增病、高产又优质”的关键,同等条件下每亩种植密度可比传统方式显著提升30%至50%。

  具体技术方面,“品字型”玉米高密高产技术通过智能播种精准布阵,采用气力式精量播种机,以4粒种子为一单元精准密播,确保苗齐苗壮;同时利用“品字型”空间,创新宽窄行布局(宽行80厘米/窄行50厘米),相邻两行播种单元错位排列呈“品”字形,使植株如三角阵型错落分布,形成天然通风道,从而提高光能捕捉效率,增强通风透光性。

  据了解,“品字型”玉米高密高产技术的增产增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
  一是光能高效转化,错位布局减少叶片重叠,中下层叶片受光率提高30%以上,群体光合效率提升,籽粒饱满度显著增加;

  二是微生态优化,宽行形成“通风走廊”,湿度降低使叶斑病、茎腐病发生率减少20%,根系错位分布也缓解水肥竞争;

  三是抗逆能力升级,紧凑型品种(如东单1331)搭配科学密度(4000-5000株/亩),抗倒伏能力提升,高温高湿耐受性增强。

  这一新技术为丘陵地区玉米产能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方案。测产专家组组长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张晓春研究员告诉记者,该技术实现了“三增三减”效果,即种植密度显著增加(30%-50%),光能利用效率提升,平均产量增幅超两成;同时病害发生率降低,倒伏风险减小,部分农药化肥投入成本减少。

  据悉,这一技术有望在全国推广。

  (文/记者 赵伟平)

本文地址:http://reddian.jkzaixian.com/html/22e83899139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黑龙江移动:厚植为民情怀,深耕“心级服务”体验

城市工作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

育儿补贴“投资于人”托举未来

“汉画二千年——陆一飞香港个展”在香港开展

广东三“多”三“优”政策包助飞创业梦

友情链接